“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配置不均衡问题,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构建一个涵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的诊疗体系可以集中优势医疗资源,提高区域内的医疗服务水平。
2023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成立区域诊疗中心以来,我院腹部外科A区(胃肠外科)积极响应号召,落实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健康中国的总体部署。
科室以“季加孚名医工作站”为平台,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常驻专家杨宏主任的带领下,聚焦技术革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指导等各个方面,重新优化梳理科室工作流程,以加入“国家队”为契机,创新发展拓荒历史,无缝衔接服务闭环,在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样板的愿景下,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水平运营、高质量发展、高产出辐射。
目前已取阶段性成绩,截至12月中旬,开放床位48张;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项,门诊量达5000余人次,共完成三四级胃肠肿瘤手术370余例,其中微创手术219例,占手术总例术的59.5%。手术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李子禹院长,季加孚教授和苏向前教授均是全国胃肠外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在全国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李子禹院长表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集团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作为医院总院长将与全体职工一道秉承北医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厚道”精神为引领,与自治区肿瘤医院充分结合、共同努力,建设好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在将北大优质医疗资源向内蒙古辐射、促成优质可及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做好区域内肿瘤防治人才的培养,为实现内蒙古人民“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自2018年工作站成立以来,专家们定期到我院进行手术和诊疗,在手术过程中,专家们还对我科年轻医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手术技能和操作水平。助力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不仅为青城百姓带来了福音,也为我院胃肠外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季加孚教授时常教导我科年轻医生,癌症治疗是一门关于生活的艺术。“治疗不是简单地去除机体上的肿瘤,而是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对患者疾病的影响。不但要治病、延长生存期,更要让患者能够在生活中维持一个较好的生存质量,感受到生命的尊严”
苏向前教授不仅精于医术,更强调医德乃大医之魂,医生就如同战士一般,以菩提之心照顾患者,以金刚手段对抗病魔。“医学是一种信仰,我愿意为这份信仰奉献自己的一切!”苏向前教授指导手术时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过去如是,未来也会是如此……
在技术创新上,我科高度重视医疗新技术的发展:
1.诊疗技术创新:开展了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结肠癌根治术;改变了原有直肠癌miles手术的会阴手术体位,提高了手术精准度、安全性的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微创手术恢复快、疼痛轻、疤痕小。
2.快速康复外科:优化了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评估优化患者状态、早期活动、规范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等方面,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肿瘤免疫治疗:积极开展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为胃肠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4. 个性化医疗: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通过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预测其对特定药物的反应,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5. 医疗管理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管理理念和模式,优化诊疗流程,强调多学科协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等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6.科研创新: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就胃肠外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诊疗方案。同时,鼓励医护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7.远程医疗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实现跨区域、跨时间的医疗协作。
8.拓展护理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强化人文关怀、加强基础护理,强调延续护理服务。
合作与融合,如何塑造“和而不同”的新生文化,打好文化这张向心牌,是我科探索的全新课题。医院以两院历史和文化为土壤,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我科在院方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目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发展模式。进入高质量,专业化发展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