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医疗护理
医疗护理

75岁老人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三天下床活动

发布时间:2016-05-31  浏览次数:14825次

 我院腹部外科B区(微创外科)成功为75岁老人开展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外科技术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患者丁某,男,于2016.2.23因“黄疸10余天”,以“黄疸原因待查”入我院消化内科,行腹部MRI提示:壶腹部占位伴低位胆道梗阻。由于肝功差,黄疸重,于2016.3.2转入我院微创介入科行PTCD(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黄疸减轻,肝功明显改善。患者家属表示如果有手术可能,强烈要求手术治疗。经我科会诊后,同意转科行手术治疗。于2016.3.11转入腹部外科B区,转入诊断:壶腹部癌。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6.3.16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给予抗炎,抑酸,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病理回报:Vater壶腹隆起型中分化腺癌。印证了术前诊断。由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通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含钩突)、远端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同时清除周围相关的淋巴结,最后将远端胰腺、胆管断端和残胃与空肠重建。因此,腹壁的外置胆管,胰管,空肠造瘘管及腹腔引流管等较多,待所以管道拔除,饮食逐渐恢复后,患者痊愈。患者及家属对我科及其他相关科室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在腹部外科B区期间,在宋卫东主任的正确指导下,在主管医生卫星大夫的认真管理下,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得以顺利康复出院,并送一面锦旗予以感谢。

科普知识

 壶腹周围癌(VPC)是生长在乏特壶腹、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内侧壁癌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在癌肿较小时即可引起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梗阻,因此患者黄疸出现早。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男性居多。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饮食、饮酒、环境、胆道结石或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也可由良性肿瘤恶变。主要表现为:黄疸、上腹痛、发热、体重减轻、肝肿大、胆囊肿大等。

 一、临床症状

 1.黄疸:较早出现,进行性加重,但少数病人可因肿瘤坏死,胆管再通而黄疸消退或减轻,但以后重新加深,呈现波动性黄疸。可有尿色深、粪色浅及胆盐在皮下沉着刺激神经未稍而出现皮肤瘙痒。

 2.上腹痛:早期部分病人有剑突下钝痛,可向背部放射。进食后较明显,常未受重视,后期因癌肿浸润范围扩大,或伴有炎症而疼痛加重,并出现背脊痛。

 3.发热:合并胆道感染或邻近部位的炎症,可有寒战、高热,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

 4.消化道症状:病人有食欲不振、饱胀、消化不良、腹泻、乏力及体重下降,并出现继发性贫血,胰腺癌腹膜转移或门静脉转移可出现腹水。

 5.肝、胆囊增大:为胆管梗阻、胆汁瘀滞所致,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及胆囊。

 二、治 疗

 1.手术治疗

 诊断明确或高度可疑,临床检查未发现转移者应剖腹探查。①无转移灶,全身情况允许时行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体质差者可考虑PTCD或胆囊空肠吻合术,待黄疸消退后再行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②癌肿浸润到周邻脏器或有远处转移者仅作胆囊空肠吻合术或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以解除黄疸。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又称为Whipple手术,是治疗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等常用的手术方式,是普通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含钩突)、远端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同时清除周围相关的淋巴结,最后将远端胰腺、胆管断端和残胃与空肠重建。

 2.非手术治疗

 ①对症治疗。口服多酶片,维生素,蛋白质。输血、补液,止痛。②化疗。用于术前后综合治疗或不能切除者。氟尿嘧啶250~500mg/日,静滴,总量7.5~1.0g为一疗程,休息2~4周后重复进行。联合化疗,给予丝裂霉素4mg,阿糖无胞苷100mg,氟尿嘧啶500mg,加入10%葡萄糖液中,2次、周,静滴,10次为一疗程。用药期间每5~7日检查一次血象,白细胞低于3.5×109/L,血小板低于8×109/L,应停药。③中医药治疗。④免疫治疗。可用胸腺肽、干扰素、转移因子。

 三、疾病预后

 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大血管受累情况、神经受累情况、肿瘤细胞分化级别、肿瘤切缘、术中或术后输血均与预后相关。本病的5年治愈率可达40%~50%,预后较胰头癌为佳。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蒙ICP备19004082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271号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