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清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笼罩在浓雾中。郅女士和丈夫驱车穿过能见度不足50米的晨雾,急切地赶往塔布赛村。这位刚经历肺部肿瘤手术的呼和浩特市民,没想到能在故乡的田野间见到北京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主任王子平教授。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背景下,这场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开展的“赓续红色血脉 服务老区百姓”义诊活动,让优质医疗资源跨越400多公里,浇灌在内蒙古革命老区的土地上。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实践,两院三支部30多名党员专家在乌兰夫故居红色教育基地举行党建活动后,将学术传承转化为惠民行动。
“在北京排了三天都没挂上特需号,却在塔布赛村委活动室见到了王教授。”郅女士的求医路充满戏剧性:术后赴京复查不遇专家,偶然发现专家竟在老家义诊,连夜购票返回首府,清早驱车赶回农村。在土左旗塔布赛村村委会活动中心临时改造的诊室里,王子平仔细查看郅女士CT影像,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国家政策让专家来到家门口,省去了我们千里奔波的艰辛。”郅女士的笑容中带着些许不可思议。
义诊现场,72岁的董大爷攥着消化肿瘤内科温珍平主任手写的治疗药名的纸条如获至宝;肺癌患者郭先生得到多学科会诊方案;京蒙两地专家首次在土左旗农村并肩接诊,却配合默契。“我们带着双重使命而来。”王子平教授望着诊室等候的患者感慨,“要在红色热土汲取精神力量,更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治病救人的具体实践。”
作为内蒙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首批建设项目,京蒙两院区已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通过“人才下沉、技术平移、管理平移”模式,让草原患者大病不出区。义诊活动一直持续到当日中午结束,郅女士凝视着义诊的大巴车告诉记者:“这样接地气的专家义诊,让我在抗癌路上多了份底气。”田间的风拂过她手中的处方笺,诉说着国家医疗惠民政策在北疆大地生根抽芽的历程。
活动当日下午,作为本次活动的延续,两院三支部还在医院举行了“医路同行肿瘤规范化诊疗巡讲”学术会议。除了两院三支部相关专家,会议还邀请了解放军总医院王李杰教授、内蒙古大学李博朝教授等国内、区内知名专家参加。与会专家围绕“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问题及其管理、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再思考、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肿瘤血管微环境调控型纳米药物构建及其抗肿瘤效应研究、ADC 药物治疗NSCLC的研究进展和展望”等相关学术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编辑:池源
初审:张琦
复审:胡媛
终审:张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