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官网!
医院概况 HOSPITAL OVERVIEW
医院动态

给机械臂装上"心":北肿专家马少华跨越千里救治内蒙古食管癌患者

发布时间:2025-03-06 浏览次数:474次 字体大小【  】 关闭

图片1.png


2月21日凌晨的呼和浩特,63岁的贾浩(化名)在手术台上等待一场不知成功与否的冒险,喉间的梗阻不断提醒--癌细胞正在侵蚀着他的身体。随着药物的作用,贾浩陷入麻醉带来的沉睡。

贾浩的不远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马少华坐在操作台前,在目镜中凝视着放大10倍的血管脉络,机械臂划出的银色弧光,穿透三维影像中的肿瘤组织,当540°自由旋转的机械关节咬住最后一簇癌变组织,一场生命重构,在无影灯中尘埃落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蓝图上,又多了一道京蒙连心的脉络。

微信截图_20250226170001.png


家门口体验“双顶级”机器人手术


63岁的贾浩,在草原的隆冬遇到了命运的又一个波折。胃镜穿过食道,屏幕上隆起的肿物,像一座大山,压在了他和家人心里。在之后的活检检查中,贾浩被确诊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面对病情,贾浩的家人积极寻求治疗。在我院接受了两个周期的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后,贾浩体内的肿瘤退缩,达到了手术条件。2月的一天,贾浩的主治医生、胸部肿瘤外科主任韩巴特尔推门进入病房,给贾浩送来了希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马少华教授将跨越千里,亲自来到呼和浩特市,操作540度灵活控制的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


微信图片_20250303165947.jpg


贾浩的女儿贾玲玲(化名)听到消息后激动了起来,向记者诉说:“我爸一年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现在又查出来食道癌,基础病加上复杂的病情,本来我是很担心的。现在有北京的名医马少华教授和精准度很高的手术机器人,我爸的手术中能凑齐两个顶级条件,这是我们原本想也不敢想的事。”


机械手指穿过生命的窄门


2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4楼的手术室中,伴随着精密的手术规划与紧张的术前准备,一场在机器人辅助下的手术在我院有序进行。


微信截图_20250226165939.png


马少华教授戴上3D目镜的瞬间,贾浩的胸腔在视野中如同一片星云,放大的神经纤维如银河悬臂,肿瘤边缘的毛细血管清晰可见。马少华教授的操控杆划出精妙弧度,机械臂从套管中蛇形探入,机械腕关节随即以人类无法达到的角度扭转,绕过健康组织,对病变的肿物进行完整剥离。


微信图片_20250226171445.png


机器人手术更为精细、创伤更小的特点,在这台手术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术后仅仅3天,贾浩就能下床活动,肠道功能也在逐步恢复。


微信图片_20250303165955.jpg


贾浩的儿子贾杰(化名)告诉记者:“父亲恢复得很好,完成了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开始考虑出院的时间了。”

狭小的空间里,机器人的操作要比传统腔镜的操作,优势大很多。马少华教授告诉记者:“实际上每个人的手伸出来都会有细微的震颤,随着年龄增长,这种震颤可能会比年轻的时候稍微的严重些,机器人可以过滤我们人手的震颤,非常稳定。另外,3D视野会让你对组织解剖结构的层次看得更清楚。所以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讲,手术机器人对微创手术有一个革命性的改变。”


白大褂与蒙古袍的约定


手术机器人休眠的间隙,马少华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北京的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每天,总是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不远几千里,扶老携幼,迈进那座古朴的大楼,脸上充满了对生的渴望。


微信图片_20250303165957.jpg


“做医生,你得对得起这身白大褂。一个家庭,把一个病人送到一个外科大夫手上,意味着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全交给了你一个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这件事情,就是我们国家健康中国整体战略的其中一部分,头部医院做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有责任、有义务、有担当去配合国家的政策,把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医院的扶持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让所有的百姓获益。”马少华这样形容他的工作。

2023年2月14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作为内蒙古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呼和浩特市正式揭牌运营,将呼和浩特市这座草原都市正式与千里之外的国家首都--北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2年多以来,众多首都医生,不辞辛劳,往返于北京和呼和浩特之间,将白大褂和蒙古袍的心,紧紧的连在一起。


微信图片_20250303164009.jpg


回头看看,这一切既辛苦又不易。然而,对医者来说,行于路途,就能让患者安卧于病床,虽衣上风尘,脚下泥土,但心中多了梦想和信仰。他们的努力,是为了更多患病的人,能在家门口看病。生,可以更体面,病,可以更尊严。


微信图片_20250303180546.jpg


马少华教授走出手术室,胸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字样,熠熠生辉。此刻,京包高铁正载着更多的北京专家穿越阴山隧道,车窗的倒影中,白大褂与蒙古袍在时速350公里的光影流变中融入月色。这抹颜色,终将在乌兰察布的牧区卫生院、鄂尔多斯的矿区诊所、呼伦贝尔的移动医疗车上延展,如同春风推开冻土,让"大病不出区"的约定,在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开出民生的幸福之花。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池源

初审:张琦

复审:胡媛

终审:张媛媛

投诉电话:0471-3281726
慢性病咨询:0471-3281480
门诊业务咨询:0471-3280988
门诊预约挂号咨询:0471-3280979
非工作日咨询电话:0471-3280800

网址:www.nmgzlyy.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42号

首页医院概况科研教学肿瘤筛查党建工作网站地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 |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蒙ICP备19004082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271号 网站地图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  

网址:www.nmgzlyy.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42号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蒙ICP备19004082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271号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